请输入
菜单

1.5.3 横梁布置

横梁的位置的设定主要通过上表进行控制,表格中一行即代表一跨,在设置好“标准跨径L”参数或每次完成选线后,表格都会按照跨径数重新刷新行数。每一跨都可以分别设置横梁间距、横梁调整、横梁角度布置原则等信息。

表格第一列为跨号,由程序自动填写,不可更改;

表格第二列为横梁在跨中标准段的间距;

表格第三列为每跨端部的横梁间距调整原则。由于跨径往往不能被整除,可以切换调整方式来控制非标准间距的横梁调整位置:

·选择两端调整,则跨中横梁间距为用户设置,左、右端的第二、三个横梁间距为总长减去中部横梁总间距后取平均值;

·选择起点调整,则其他横梁间距为用户设置值,调整起点处的横梁间距;

·选择终点调整,则其他横梁间距为用户设置值,调整终点处的横梁间距;

表格第四列控制横梁斜交角的变化原则。当墩位线处存在斜交时,若“角度布置”选择“平均角度”,则跨中横梁斜交角度按照横梁个数加权平均求得;如果选择“斜交转正”,则跨中横梁垂直于道路中心线布置,端部横梁有斜交逐渐转变为正交。

表格第五、六列“距离L”与“距离R”表示从一跨左端和右端的自定义横梁布置间距。如“距离L”输入 3000 3150,表示第一个横梁距离左端结构边线3000mm,第二个横梁距离第一个横梁间距3150mm,剩余的距离再按照间距5000mm进行布置。距离R含义相同,但是从右端开始计算。效果如下图:

 

最近修改: 2024-05-08Powered b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