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 保护层和钢筋间距
a) 顶缘、底缘、纵向、悬臂、湿接缝净保护层
控制桥面板各位置的净保护层厚度。
b) 纵向钢筋间距D3
桥面板纵向钢筋间距。
c) 纵向勾筋间距D4
桥面板纵向钩子钢筋间距。
d) 横向钢筋间距D1
桥面板横向钢筋间距。
e) 横向钢筋间距D2
桥面板横向钩子钢筋间距。
f) 纵向主筋间距D5
桥面板主梁加腋处纵向主筋间距。
2) 横向筋布置方式
桥面板类型选择整体现浇桥面板和单梁现浇桥面板时,该模块亮起,用于设置曲梁情况下横向钢筋的布置形式。
a) 布置方式
设置横向钢筋布置的基本规则,支持5种钢筋的布置方式:绘制局部-中间正交、中间正交-端部重叠、中间正交-渐变过渡、全部扇形布置、中间扇形布置。
b) 边墩平行段Z3、中墩平行段Z4
设置边墩和中墩处横向钢筋平行布置段的长度。
c) 过渡段长度Z5
布置方式选择“中间正交-渐变过渡”时亮起,设置横向钢筋从正交布置渐变为平行布置的过渡段长度。
d) 预制板固定为矩形
对于曲梁和斜交梁,可以固定预制板的形状为规整的平行四边形,则湿接缝绘制为变宽的形状。勾选后,参数“角度容差”亮起,填写异形板固定为规整四边形板的角度范围。大于角度容差则绘制为规整板,小于角度容差则绘制为异形板。
3) 预埋钢筋与连接钢筋
a) 预埋钢筋
勾选“设置预埋钢筋”后,会在桥面板悬臂端部设置预埋钢筋;“预埋筋倒角”参数用于控制预埋钢筋的倒角尺寸,“预埋筋伸出”参数用于控制预埋筋伸出桥面板顶缘的高度。
b)连接钢筋
对于简支变连续结构,勾选“设置连接钢筋”后,会在桥面板端部伸缩缝槽口处设置连接钢筋;“端部接头DL”用于控制连接钢筋外伸出槽口边缘的长度,“对接焊内缩”用于控制连接钢筋伸入桥面板与纵筋焊接的长度。
4) 湿接缝接头
选择单梁现浇桥面板或预制桥面板后,该模块亮起。
a) 湿接缝接头样式LS
设置湿接缝处接头钢筋的布置方式。支持四种样式:无接头、U型接头、直筋接头、直角弯钩。
b) 纵缝长度LY
设置纵向湿接缝处接头钢筋伸出构造边缘的长度。
c) 横缝长度LX
设置横向湿接缝处接头钢筋伸出构造边缘的长度。
5) 吊筋设置
桥面板类型选择预制桥面板时,吊筋模块亮起。点击“吊筋设置”按钮,弹出吊筋参数界面。
a) 吊筋间距D6、D7
吊筋在单板纵桥向和横桥向的布置间距。特别的,当单板构造存在加腋时,吊筋默认布置在加腋处。
b) 吊环宽度W1
吊环钢筋竖直段的间距。
c) 吊环高度H1
吊环钢筋伸出桥面板部分的高度。
d) 延伸宽度EL
吊筋在桥面板内向左侧延伸的宽度。
e) 延伸宽度ER
吊筋在桥面板内向右侧延伸的宽度。
f) 回弯长度ET
吊筋端部向内回弯后弯钩的长度。
参数具体含义如下图:
6) 其他设置
程序对剪力钉的绘制样式可以进行调整,以满足不同设计风格需要。另外,对于可能存在的剪力钉和桥面板钢筋冲突问题,程序提供了钢筋避让的方案。
a) 群钉绘制
控制群钉在构造平面图上的绘制样式。支持群钉不绘制、绘制外轮廓、绘制整体三种样式。
b) 连续钉绘制
控制连续剪力钉在构造平面图上的绘制样式。支持剪力钉整体绘制、剪力钉不绘制两种形式。
c) 纵筋/横筋避让剪力钉
预制板中设置群钉后,群钉内的剪力钉可能会与预制板钢筋位置冲突,原则上应使钢筋避让剪力钉,支持无需避让、整体避让、区域避让三种方案。无需避让,即对剪力钉和桥面板钢筋均不做修改;整体避让,即将原桥面板内钢筋铺设完成后,对剪力钉所在位置的钢筋进行判别,如有冲突,则自动删减或偏移以避让剪力钉的位置;区域避让,即将原桥面板按照剪力钉所在位置划分为不同区块,每个区块内的钢筋都单独计算布置位置,以此避让剪力钉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