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
菜单

17.盖梁

盖梁构造

构造参数结合示意图输入。

图17.1

  1. 盖梁

  1. 左侧长度DL、右侧长度DR

    控制道路设计线位置,当一侧宽度输入负数时代表道路设计线在结构外,例如左侧长度DL输入10200,右侧长度DR输入-200时效果见图17.2:

图17.2

  1. 左侧顶坡i1、右侧顶坡i2
    表示盖梁顶的横坡,高低盖梁横坡不同时,左右侧盖梁横坡用空格隔开,见图17.3

 图17.3

  1. 立柱

  1. 立柱间距V
    支持输入多个数,不同间距用空格隔开,例如输入3000 4000,表示有三个立柱。

  2. 立柱偏心O

      立柱横桥向偏心,横桥向盖梁宽度中心与左右端部两侧的立柱中心的距离。

  1. 立柱偏心S
    立柱纵桥向偏心,纵桥向盖梁宽度中心与立柱中心的距离。

  1. 系梁和挡块

  1. 系梁位置
    系梁中心到盖梁底缘的距离。

  2. 挡块宽KSL
    挡块端部到盖梁端部的距离,见图17.4。

图17.4

盖梁钢束

“盖梁钢束”输入界面见图17.5,用户可根据示意图提示和输入框前文字自行理解输入。

图17.5

计算内容:

  1. 汽车分布系数

汽车横向分布系数。

  1. 汽车车轮荷载

汽车车辆荷载。

  1. 汽车车道数量

车道数量,根据设计文件取值。

盖梁钢筋

“盖梁钢筋”输入界面见图17.6。

图17.6

  1. 钢筋参数

  1. 左主筋布置间距、右主筋布置间距
    平头盖梁只需要输入左主筋布置间距,高低盖梁激活右主筋间距布置,左侧和右侧主筋间距可以分开设置。

  2. 箍筋标准间距D1
    盖梁箍筋的布置间距。

  3. 箍筋加密间距D2
    勾选“箍筋设置加密”时激活,同时激活“支座加密长度”和“加密位置(相对道路中线)”。立柱附近范围(即输入的支座加密长度值)箍筋按输入的加密间距布置;“加密位置(相对道路中线)”输入相对道路设计线的距离,左负右正,不同范围用分号隔开,图17.7表示道路设计线左侧3m到6m和右侧3m到6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。如果同时输入“支座加密长度”和“加密位置(相对道路中线)”,两个范围的并集按箍筋加密间距布置。

图17.7

  1. 箍筋斜段间距D3
    斜交布置的箍筋间距,盖梁有斜交时才起作用。

  2. 侧面钢筋间距SD
    断面两侧的纵筋间距。

  3. 立面图绘立柱
    勾选后钢筋图会把立柱绘制出来,不勾选不绘制。

  4. 箍筋平行布置
    斜交时起作用,勾选后所有的箍筋平行布置;不勾选时中间正交布置,两端斜交布置。

  5. 矩形布置钢筋
    高低盖梁时起激活,见图17.8

图17.8

  1. 顶缘钢筋下伸
    效果见图17.9

图17.9

  1. 拆分外圈箍筋
    高低盖梁且不勾选矩形布置钢筋时起作用,效果见图17.10

图17.10

  1. 设侧面分布筋
    立面两侧端部是否布置分布钢筋,效果见图17.11

图17.11

  1. 水平钢筋内侧
    勾选后水平钢筋在箍筋内侧,不勾选时水平钢筋在箍筋外侧,效果见图17.12

图17.12

  1. 斜交箍筋
    有“变高范围布置”和“端部局部布置”两个选项,控制斜交箍筋绘制范围,见图17.13

图17.13

  1. 左侧箍筋布置、右侧箍筋布置
    高低盖梁且不勾选“矩形布置钢筋”时,激活右侧箍筋布置,此时左右侧箍筋可以分开设置。平头盖梁或者勾选“矩形布置钢筋”时,只需要输入左侧箍筋布置即可布置完整,左右侧箍筋布置规则一致。

支持四种盖梁箍筋形式,分别为“大箍套小箍”、“小箍交叉套”、“自定义+有大箍”及“自定义+无大箍”,大箍套小箍、小箍交叉套示意图见图17.14。

图17.14

自定义箍筋的位置以点筋作为参考,如图17.15所示的盖梁断面箍筋,自定义时输入的“2 4;6 8”,表示2倍点筋间距和4倍点筋间距处设置一个箍筋闭合环,6倍点筋间距和8倍点筋间距处设置一个箍筋闭合环。一个闭合环的两个参数用空格隔开,不同闭合环的箍筋用分号隔开,点筋从0开始编号。有大箍或者无大箍控制是否设置最外侧的大箍筋。

图17.15

  1. 盖梁骨架

  1. 配置骨架钢筋

    勾选则配置骨架钢筋,不勾选则不配置。

  2. 骨架种类
    最多可以布置六种骨架。

  3. 设置位置
    高低盖梁且不勾选“矩形布置钢筋”时激活,此时左右侧骨架可以分开设置。平头盖梁或者勾选“矩形布置钢筋”时,只需要输入左侧骨架即可布置完整,左右侧骨架布置规则一致。

  4. 左侧片数
    根据输入的片数程序自动均分布置骨架。

  5. 自定左侧点位置
    自定义位置以点筋作为参考,不同位置用空格隔开,例如“3 5 8”,点筋序号与箍筋自定义的规则一致,见图17.15。

骨架表格参数
位置V:骨架弯筋布置参考位置,输入相对道路设计线的距离,不同位置用空格隔开,不填则默认为立柱位置;
水平W:钢筋水平段长度,具体含义见图17.16;
形状类型:支持顶部布置、底部布置、顶部通长、顶底连接、顶部水平和底部水平六种形式,具体形状参考图17.16;形状类型选择顶部水平或者底部水平时,位置V输入水平钢筋中点到道路设计线的距离,水平W输入水平钢筋的长度。

延伸XL:当骨架位置较靠近端部,底部连接的钢筋没有足够的空间下弯,则可采用水平筋锚固,如图17.16所示,XL表示左侧锚固钢筋长度;

延伸XR:当骨架位置较靠近端部,底部连接的钢筋没有足够的空间下弯,则可采用水平筋锚固,如图17.16所示,XR表示右侧锚固钢筋长度;

圆弧半径R:当输入的水平W为负数时,骨架钢筋顶部W对应位置采用圆弧过渡,此处数据为该圆弧的半径;
焊接长度L:用于控制骨架弯筋与骨架斜筋的焊接段长度。



图17.16

  1. 骨架斜筋
    斜筋位置X:控制斜筋起点的位置,同一参考线的斜筋起点数据用空格隔开,不同参考线的斜筋起点数据用分号隔开。空着不输入时代表没有斜筋。
    当勾选“斜筋位置相对弯筋”时,数据输入参考点为骨架弯筋,当不勾选,则参考位置为参考线(点划线)。图17.17给出一个勾选“斜筋位置相对弯筋”时输入的例子。

图17.17

最近修改: 2025-07-24Powered by